
图源 Getty Images

美国青少年“自学成医”
正在美国读高中的18岁萨曼莎,经常在TikTok上观看各种严重心理疾病的视频。比如边缘型人格、双相情感障碍和多重人格等,有时会熬夜看到凌晨2、3点。
这些视频大都由青少年或年轻人发布,有的自称是心理治疗师,他们会告诉你各种心理疾病的可能症状,并鼓励粉丝们去进行自我评估。
萨曼莎在10岁的时候,就通过一些测试,判断自己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相信自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过去一年时间里,萨曼莎每隔几周就会有不同的诊断,她把结果记在日记里,告诉父母和心理治疗师。

图源 华尔街日报
父亲对女儿不断变化的说辞持怀疑态度,但又不敢否定她,怕触碰到她敏感的神经,因此家人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话题。
心理治疗师对此也感到无奈,他认为萨曼莎只是有焦虑症和抑郁症,因为边缘型人格跟多重人格不太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美也只有1.4%和1% 的成年人患有这些疾病。
显然萨曼莎不认同治疗师的判断,相比专业人士给出的意见,她更相信自己“非常吻合”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萨曼莎并不是美国唯一有这样想法的青少年。

社交媒体在推波助澜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弗罗斯特的一份报告显示, 2021年最受全美青少年的社交平台,已经从Instagram变为TikTok。
从2020年到2021年,每周使用TikTok的12至17岁青少年群体,从50%增长到63%,使用Instagram的同龄群体,则从61%降到57%。
TikTok所带来的海量资讯,也在慢慢“侵蚀”这些孩子,他们开始借助社交平台,通过各种测试断定自己有病,而且还非常严重。

图源 iStock
美国密苏里州的临床心理学家布雷安·斯莱,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周就要接待几名这样自我诊断的青少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她索性自己开了个 TikTok 账号,想看看这些孩子们都在看哪类视频。
让她震惊的是,平台上严重心理疾病的相关视频还不少。“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多重人格障碍”标签的视频各有6亿、7亿播放量,而且底下评论里面,很多青少年在“对号入座”。
就像做星座测试一样,视频里说到的一些征兆,好像似曾相识,安在自己身上特别准。
给了你一个心理暗示,便就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得了病,这种盲目的自信,在平台不断地推送同质视频后被强化。

图源 iStock

从自我洗脑到真的生病,一步之遥
来自明尼阿波利斯的社工埃文·利伯曼,在TikTok 上有100多万的粉丝,他经常收到青少年有关自我诊断的私信,对此他苦笑不已。
他认为,当下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在不断加强,这是一件好事,但也衍生了一种病态趋势——不少人将心理疾病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希望能博得更多人的关注。
美国心理学会委员会主席丹·葛兰特则表示,负面内容会影响青少年大脑中的反应,良好的神经递质将会被压力荷尔蒙所取代,继而变成真的生病。
“我们必须经常说服这些孩子们,要放弃错误的自我诊断,但只要一离开视线,他们就会回到那个同病相怜的网络世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催眠中,向外界关闭自己的心门。”
萨曼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一开始只是在TikTok 上关注一些心理健康的账号,不久她的“For You”页面就充斥着各类心理疾病的视频。
TikTok的算法会让孩子们反复看到类似视频,比如有关极端节食和极端锻炼的重复视频,还会导致饮食失调。
更严重的例子,是去年10月《华尔街日报》报导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医院中,因“不自主抽动或发出声音”症状而就医的少女人数激增。
专家对此展开研究后,发现大多数出现这种“妥瑞症”的少女有一个共通点:都看过自称是妥瑞症网红的TikTok视频。
面对外界的指责声,TikTok近期回应,正在对算法机制进行更改,以便让青少年群体远离连续的负面内容推送。

图源 iStock

孩子屏幕上瘾,父母可以做什么
在萨曼莎情绪低落的一年时间里,她的父亲叫苦不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觉得在跟社交媒体竞争。
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独自呆在房间里,自我沉溺于TikTok的‘治疗世界’里,真是太危险的组合。”
为了帮萨曼莎真正摆脱对网络世界的依赖,去年4月,家人带她参加了一项为期54天的治疗计划,期间她不能玩手机,更谈不上玩TikTok了。
长时间远离社交媒体,大脑得到了休息,萨曼萨最后走出了自己的阴影,也开始接受自己是一名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而不是多重人格或边缘型人格。
“没有手机在身边,真是最棒的感觉。”
出院后,根据治疗师的建议,萨曼莎和家人约定:监督她3个月内不玩手机。
等到她再次拿起手机观看TikTok,她不再沉迷其中,花在上面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一旦平台推送心理健康诊断的视频,她立马点击“不感兴趣”。
这类视频直到1个月后,才在她的推送页面完全消失。
能自己战胜屏幕上瘾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的孩子跑来告诉你,他通过网络诊断,判断自己得了心理疾病,身为父母的你可以做什么呢?
心理治疗师对此的建议是,首先是倾听,不要忽视孩子说的话,或者立刻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从此对你关闭心门。
可以去问问孩子,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自己有病,以及是否想和信任的人谈论一下它。如果孩子不止是倾诉一次,而是经常发问或者表现出很困扰,父母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其次是,制造机会让孩子远离社交媒体,就像萨曼莎那样,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此外,删除抖音旧账号、重开新账号,也可以避免被推送类似的负面内容视频,并引导孩子多选择观看积极的内容。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带孩子去看医生或心理治疗师,避免孩子越陷越深,落入社交媒体的陷阱。
以上就是演精神病的抖音号的详细内容,更多抖音诱发精神病内容请关注金符游戏其它相关文章!
2023-10-06
2023-05-18
2023-08-12
2023-08-31
2023-08-29
英盛企业版苹果版
办公学习84.1MB
下载
东方财富期货苹果版
办公学习216.3MB
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苹果版
办公学习228.6MB
下载
菜鸟点我达苹果最新版
系统工具160.8MB
下载
HiSuiteapp苹果版
系统工具31.1MB
下载
黑洞代理苹果版
生活实用38.6MB
下载
MXF Video Converter苹果版
摄影图像53MB
下载
超级阿姨苹果最新版
生活实用186.8MB
下载
史莱姆模拟器游戏苹果版
其他软件176.6MB
下载
北京卫视养生堂app
医疗健康6.73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