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
就“数字遗产”归属,国内外有用户向大平台“开战”
有报道称,2004年,美军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Jusin Ellsworth)在执行任务期间意外身亡。他的父亲向雅虎请求,让其继承儿子雅虎邮箱的密码,以获取其子留下的文字、照片、电子邮件,保存有关逝者生前的部分回忆,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但这个请求遭到了雅虎的拒绝,理由是这样做会侵犯逝者的隐私。无奈之下,埃尔斯沃思的父亲只能将雅虎告上法院。最后,法院作出了一个非常折中的判决:雅虎方面可以继续坚持不让埃尔斯沃思的父亲继承其账号,但需要将邮箱内的信息刻录光盘交给后者。
在国内,2009年,一名男子意外身亡,他在网络游戏中留下了价值5万元的顶级游戏装备。其现实中的妻子与网游中的妻子对游戏装备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争夺,协商未果诉至法院,2011年法院判决其现实妻子与网游妻子各继承游戏装备50%的份额。
2015年,德国一名15岁女孩在柏林地铁站被列车撞死。她母亲想弄清楚女儿的死究竟是意外还是自杀,因此要求登录女儿的脸书账号。但脸书根据数据保护原则拒绝了她的请求。于是,这位母亲将脸书告上法庭。德国的法院认为,账号是一种网络合同,网络合同也是合同,它可以被继承。由于用户是未成年人,而其母亲是其监护人,因而监护人当然可以继承这笔遗产。据此,法院要求脸书必须对女孩的母亲开放其账号。
平台
需求不断增大,互联网企业各有不同解决方案
微信、QQ:
账号使用人过世后不支持继承或找回,提取资金需提供证明
根据微信、QQ等产品的注册协议,用户的账号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所有,初始申请注册人可获得该账号的使用权,但严禁用户进行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网公示了一项由腾讯公司申请的专利——“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该专利主要包括确定用户的生命周期结束、获取用户的遗嘱等内容。
究竟父母能否将自己的微信和QQ账号传给子女呢?新快报记者向腾讯客服进行了咨询,其回应,账号使用人过世后,不支持继承或找回,仅支持近亲属基于自身合法利益获取逝者相关资料副本。若需要提取账号内资金,除了需要在腾讯客服公众号提供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或销户证明之一外;还需要提供直系亲属证明。“我司在收到资料后会尽快核实处理。”
尽管如此,新快报记者发现,如果是亲属,要想登录逝者的微信号和QQ 号,实际操作中只需要持有手机号,就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码来登录。
B站:
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
诸如微博、B站、豆瓣、抖音等平台在具体处理上采取了相同的思路,对逝者账号加以标注并进行保护。
B站是设置纪念账号的先驱。在2020年12月24日其宣布,针对不幸离世的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B站在公告中写道。
B站这一最新举措也引发了用户“记录死亡”的热情。例如UP主“卡夫卡松饼君”。她是一名患有肺癌的海外留学生,在25岁不幸去世。在B站上,她拥有17万粉丝,为了传播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她在离世之际分享了自己肺癌晚期的经历,吸引众多网友前来留言鼓励。
关于账号的继承问题,B站方在回应中表示,“平台目前仅支持继承的是贝壳、红包、电池、金仓鼠、课程现金收入和纪念账号生效之日起过去一年内的B币订单余额,其他我们将会根据纪念账号相关规则进行继承处理。如果账号实际拥有者在生前已完成继承设置,我们将以实际拥有者设置为准。”
微博:
逝者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新浪微博起初对于去世用户的账号并没有什么特别规定。但随着部分逝者账户被盗,一些不法之徒利用逝者账户(尤其是一些去世的大V账户)招摇撞骗,散布虚假消息等事件的频发,新浪微博调整了关于去世用户账号管理的规则。根据新规,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其账号被盗,站方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即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针对长久未登录导致被盗号的问题,微博客服在回应中提到,“过去几年中,我们曾多次帮助去世博主的亲属找回账号,微博工作人员也在主动寻找类似事件帮助配合解决。而亲属则需要提供博主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有效内容,电子图片或复印件,微博核实后会将账号移交到新的账号持有人。”
苹果:
生前可指定5个“遗产联系人”在身后查看、传递数据
除了软件平台,一些手机服务商也推出了数字遗产服务。
2021年6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在iPhone操作系统中增加“数字遗产”功能。用户将遗产联系人添加到账户后,如果用户本人离世,其遗产联系人就能请求访问该用户的iCloud账号,并传输用户储存的数据。
新快报记者实测,在这里,你可以指定5个人成为你的“遗产联系人”,即便用户不在家庭计划中也可以接受,即数字遗产继承人除了亲人,还可以选择朋友等。并在设置完毕后向他们发送短信:“我已将你添加为我的遗产联系人。在我去世后,你可以访问我账户中的数据。我已和你共享访问密钥,它会自动存储在你的 ‘账户’设置中。我若不在了,你可以使用此密钥访问我的 iCloud 数据。”
正如这条短信所说,在你去世后。他们只要出示你的死亡证明和访问密钥,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便可以查看你手机里的iCloud数据,包括可传递的信息资料包括照片、备忘录、文件、联系人、日历日程、已下载的 app 和设备备份等,而 iCloud 钥匙串等受许可证保护的内容是不可以访问的。
声音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
以逝者名义继续发声或涉及侵权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认为,虚拟遗产中涉及到财产的,比如数字货币、账户余额、游戏装备,就算无遗嘱也可以继承。不涉及财产的(如邮箱、微信等等),一定要有遗嘱才能继承。因为逝者不愿意公开的话,亲友强行继承会侵犯其隐私权。
“近期,我有一个朋友去世,但他的朋友圈还在照常发布内容。我觉得有点奇怪。”彭澎分析,也许是他的亲人“继承”了他的账号。“用逝者的名义发声合适不合适,合法不合法。这是继承还是侵权?我拿不准,但我们要考虑这种情况。”彭澎认为,即使继承了相关账号,怎么用也是一个问题,“可以对逝者以往发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因为是遗产。但继续使用账号,可能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彭澎还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互联网公司规定,账号长时间不用就会被收回销号。如果进行了,怎么解决时限问题也需要考虑。彭澎建议,加强立法,作全面的调研,充分征求大众意见,仔细论证新规是否会与上位法有冲突。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张万隆:
法律不明确 建议设专门继承平台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万隆认为,目前法律层面对数字遗产的规定并不明确。大多社交平台的网络协议都规定,账号的所有权归平台方所有,用户拥有使用权,同时规定用户不得赠与、转让账号,数字遗产的继承会和网络协议的规定发生冲突。
张万隆建议,在立法层面上需要构建系统的法律体系,明确数字遗产的范畴、继承人隐私保护等问题,为数字化生活提供法律保障。“平台作为运营商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平台管理中增设对数字遗产继承行为的引导。对于继承人而言,也要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对相关信息做好隐私保护。”张万隆建议,建立专门的数字遗产继承平台,提供数字遗产信托、公证等服务,为逝者保存相关的数字化信息。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公益律师廖建勋:
可提前订立遗嘱避免后续争议
“尽管社交账号的所有权属于平台,但基于账户产生的财产权益归用户所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社交账号的私密性较高,即使是家人也未必知道逝者的社交账号或游戏账号的密码,这也增加了继承的难度。”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说。
如何更好地将数字财产遗留给在世的亲人?廖建勋建议要提前将社交账号密码提前告知亲人,并将相关的数字财产进行公证,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明确继承人,避免在后续的继承中产生争议。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彤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贤安 王彤 杨喜茵
■制图:李涛
■图片素材:VCG
以上就是抖音打开icloud,保存什么数据。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09-06
2024-03-01
2023-06-23
2023-03-16
2024-04-15
英盛企业版苹果版
办公学习84.1MB
下载
东方财富期货苹果版
办公学习216.3MB
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苹果版
办公学习228.6MB
下载
菜鸟点我达苹果最新版
系统工具160.8MB
下载
HiSuiteapp苹果版
系统工具31.1MB
下载
黑洞代理苹果版
生活实用38.6MB
下载
MXF Video Converter苹果版
摄影图像53MB
下载
超级阿姨苹果最新版
生活实用186.8MB
下载
史莱姆模拟器游戏苹果版
其他软件176.6MB
下载
北京卫视养生堂app
医疗健康6.73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