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在《今日头条》上传了一篇文章《抖音上说保险坑人,客户要退保,怎么办?》,引发围观和热议。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买了保险现在还继续缴费的,对保险都是非常认可的。尤其是曾经办理过理赔的人,切身体会到了保险的价值,对保险都是坚信不疑。反而是那些没有买过保险,或者买了又退保的人,仅凭道听途说,就无端指责。这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个怪现象:越是不懂的人越是话多,还言之凿凿,甚至义愤填膺,无知者无畏一点不假。还是伟大领袖英明,他老人家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显然很多人是没有读过他老人家的著作。
我为什么要说抖音?因为现在抖音很火,但问题是上面的有些内容非常荒谬,容易误导他人。抖音主要有两种:一是短视频,二是直播。短视频通常也就几十秒,时间短自然信息量少。直播就不一样,时间足够,可以讲一个完整的内容,信息量大,了解的内容更多。现在很多保险从业时间长的代理人,在抖音都开通了直播。现实中,很多代理人当面给客户讲保险都会嘴里拌蒜,敢在抖音上开直播的人,本身就说明他们的专业水准不差,没有精钢钻还敢揽瓷器活吗?如果我们真的想通过抖音了解保险知识,最好去看直播。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保险的了解反而是来源于短视频的误导。
作为一个一直致力于自媒体的人,我或许保守,但我始终坚信,保险是有很强的专业性的,通过短视频来表达,不是一个好的途径。我们为什么要买保险?保险先给谁买?如何选择保险产品?类似这些非常实际和实用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短视频就能说清楚,文章恰恰是最好的途径。因为一篇好的文章,要有论点论据,我们的观点要想让客户接受,必须有理有据。只有真正说服了客户,才会产生购买行为。我现在的客户,要么是我文章的读者,要么是我微课堂的听众。但我至今没有开通我的抖音直播,为什么?因为抖音直播是实时播放,必须实时收听,一次直播往往要耽误很长准备时间,还无法回放。我选择的途径是微课堂。这样我的授课时间就非常固定,客户可以回放反复收听。专业性的内容听一次未必马上理解,多次回放有助于真正理解和消化。我们开通保险课程,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听懂。听懂了,才有可能购买。
可惜的是,现在真正渴求知识的人不多,浏览抖音大多都是为了消遣。但是,不客气地讲,短视频我看过很多,讲保险没有看到一个靠谱的。讲保险的,基本都是宣传、推广保险或其他类似产品的。但是,无论哪种,都经不起仔细推敲。
推广保险最典型的就是某明星代言的百万万医疗和防癌产品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些仅仅是宣传,具体保障如何还是要看合同。因为这些宣传就是广告,既然是广告,难免以点带面,甚至夸大其词,仅凭一个广告就去投保,说明你的头脑也太简单了。如果上当,没什么好奇怪的,不是保险骗人,是你不长脑子。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些抖音短视频肆意歪曲保险,误导他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退保,贻害无穷。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这样的短视频,里面一个打扮的油头粉面的家伙,扯着嗓子说什么保险的理财都是骗人的,坚决不能买,要买就买真正的理财。至于为什么说保险的理财骗人,听到最后我也没有听出所以然,反倒听出,那厮所谓的真正的理财说来说去是他要推销的产品。推销自己的产品无可厚非,但是,大可不必通过诋毁保险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那么,抖音上说的保险理财到底是不是骗人呢?今天我就帮大家分析一下,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真理不辨不明。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保险的理财准确地讲叫年金险。既然是保险,就有保险的属性。这个概念的纠正非常重要,很多误区往往都是由此引起。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对年金险有三大认识上的误区:
一、保费就是本金;
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在保险上是没有本金这个概念的。我们通常说的本金,是指银行存款,在银行里存进去一笔钱,可以产生利息。相对于利息,存进银行的钱就叫本金,本金是存款术语。如果是本金,在本质上这笔钱是属于存款人的。
但保险所缴纳的保费,和我们理解的本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保费是我们购买年金险交给保险公司旳费用,不是存款,在本质上就是我们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货款。购买的货物就是保险产品,即年金险。一旦缴纳,合同生效了,就不属于投保人可以随时取回的钱了。这个关系必须说清楚。
前几天,有网友问我,保险怎么能算产品呢?看不见摸不著哦。其实,产品有各种形态,有可以看见的,也有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比如wifi。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也摸不着就否认它的存在,况且保险是真实存在的实实在在的给我们保障的特殊产品。
所以,必须明确,保费不是本金,在保险上也没有本金一说。
二、中途退保应该退回保费;
既然保费不是本金,在保险上也没有本金一说,也就不存在中途退保要退还本金一说。
凡事不能想当然,要有法可依。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法律明确规定,退还的只是保费的现金价值。所谓现金价值,就是保费能够折现的金额。通常保单的现金价值都会附在合同里,,事先做了告知。所以,退保不会退还所交保费是合理合法的。既然合理又合法,如果因此引发纠纷,打官司打不赢就非常正常。
实际上,客户中途退保属于单方面的违约行为。既然违约了,难道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吗?你违约了,承担违约责任,不能全额退还保费,不是很正常吗?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在炎热的夏天,花钱买了个空调,安装后,老天突然连续下了一个月雨,空调一直没有开,也就没有派上用场。你觉得空调不应该买,找商家退货,人家会把全款退给你吗?能不能退都是一个问题。即使你把空调拉回去,包装箱都没有打开,闲置了几个月,只要过了质保期,没有人会给你退货、退款。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吧?为什么到了保险偏偏就不行,必须全额退还保费呢?不退就说保险骗人,世上还有没有天理?况且,保险公司也并非一分不退,而是完全按照合同约定的现金价值,退还了部分保费。要知道,如果我们购买的是重疾险。比如上半年买的,下半年不幸出险了,假定购买的保额是50万,你可能交的保费只有万把块钱,保险公司照样不是赔偿你50万吗?保险公司会不会让你补齐未缴的保费才给你理赔?绝对不会吧?你会不会说我把剩余的保费交齐了再领赔款?更不会吧?
所以,客户中途退保不能退回全部保费是合同里明确约定的,再合理不过,无可厚非。
三、缴费期满可以拿回所交保费。
年金险有两个期限,一个是缴费期限,一个是保障期限。缴费期限是指我们要履行缴费义务的时间限制,缴费届满了,就不用再交费了。但不等于说是合同就到期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像社保,必须交够15年,到了退休年龄才能领养老金。年金险其实也一样,缴费期限结束了,只是告诉你,以后不用再履行缴费义务,就可以坐享收益了。但是,有些人总以为,缴费结束了,就可以领回保费了。
这样认为,其实是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始终把保费当成本金了。因为保费不是本金,也就没有到期领回保费一说。当然,这时候,我们要用钱是可以领的,不是不能领取,更不是有些偏激的人认为的,死了才能领。如果年金险到死了才能领,凭什么还叫年金险,不叫寿险?
年金险其实就是商业养老险,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养老。但功能要比社保养老强大得多,因为它不只是养老,还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金、婚嫁金甚至创业金。未来的发展,年金险将成为社保养老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这就是国家一直提倡商业养老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选择年金险来养老,主要因为它的收益非常稳定、安全。有一笔年金险,就可以给我们一个稳定持续的现金流,让我们终身受益。所以,年金险只有长期持有,价值才会最大。如果只是考虑短期,最好去选择其他产品。
既然是保险,我们要记住,就没有退还保费一说。这个就像我们租房子,住了十年,合同到期不再租了,房东会不会把你缴纳的房租退还你?但是,如果我们是做生意,利用租来的房子或许早就把支付的租金赚回来了。年金险的道理和租房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缴纳了年金险的保费,就保障了我们的养老,这就是我们购买年金险的作用和目的。
理清了对年金险理解的三大误区之后,我们就基本了解了,说年金险骗人,本身就是误导,而且荒谬至极。
其实,说一款理财产品是不是骗人,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承诺的东西能不能兑现。而能否兑现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更不是拍个胸胸就可以,关键是要有可靠的保障。简单的讲,就是谁来兜底?说一千道一万,谁来兜底都不如政府兜底可靠。
那么,年金险有政府兜底吗?当然有。
我们都知道,保险公司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是银保监会。其作用就是对保险业进行行业监管,代表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责,确保行业秩序,确保各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保险是否有政府兜底还用质疑吗?
但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的更清楚,我们不妨把年金险的政府兜底讲得更清楚点。所谓政府兜底,至少有三个条件:
一、要有完善且合规的合同;
说首要条件是合同,或许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是,我们要知道,保险公司的每一份合同,都要在银保监会审核并备案,否则是无法销售的。所以,保险的合同不但有法律效力,最重要的是,要受到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是保险公司随意起草、自说自话只保障单方面利益的格式合同。这一点和很多企业单方面起草,主要保障自身利益的合同有本质区别。
最近,我们一直宣传的重疾新规为什么对行业影响深远?就是因为银保监会出台的文件,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各保险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凡是和新规不一致的合同,必须在规定时间终止,产品停售,就是最好的说明。
二、收益明确写进合同;
很多人习惯把保险的年金险说成是理财,虽然二者有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收益。但和社会上很多所谓的理财还有个本质上的不同,年金险的收益是明确写进合同的。相反,如果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要么是保障收益,不保证本金;要么是保证本金,但不保障收益。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不再保证刚性兑付。但是,保险的年金险恰恰相反,是保证刚性兑付的,收益终身不变。
年金险的收益有两部分:一是保底收益,二是结算收益。通常保底收益都写进了合同。有的人会质疑,为什么不把实际结算收益写进合同?那我就要问一问,如果企业招聘销售人员,通常如何介绍收入?我相信通常都是这样,保底工资多少?绩效或奖金是多少?二者的合计构成了销售人员的工资。比如企业销售人员的平均工资是5000元,会不会直接就告诉新聘员工工资就是5000元?一定不会这样。只能说,底薪2000元,加上业绩通常都在5000元左右。年金险的收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保底收益写进合同,终身不变,但实际结算的收益远高于保底收益。只有在经济环境非常极端的情况下,理论上才可能执行保底收益。因为年金险的收益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经济如果低迷,年金险的收益也会降低。但是,无论如何降,都不会低于保底收益。因为保底收益既然写进了合同,是有法律保障的。话又说回来,如果年金险开始执行保底收益了,银行存款早都成了负利了。这时候,如果你有一份收益稳定的年金险,就等于是有了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了。
三、经营主体有保障。
年金险的经营主体是人寿保险公司。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这就充分说明,人寿保险公司通常都是不可能、也不允许倒闭的。法律的保障等于是给保险公司做了很好的背书。经营年金险的主体有保障,我们购买的年金险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相反,社会上很多所谓的理财,恰恰没有上述三个特点,才是真正的骗局。去年,我认识一个客户,因为听信亲戚的话,花5.8万买了一份所谓的理财,最后打了水漂。他当时做生意,因为受疫情影响,亏得厉害。亲戚就给他介绍了这个理财,说半年就收回本金。本来他的钱也紧张,全压在了货上,鬼迷心窍,通过刷信用卡就买了。结果,别说半年回本,过了一年了,没有拿回一分钱。找亲戚,亲戚说,只有再投入,陆续往回收。他当然不能再上当,埋怨亲戚,亲戚说,他也上当了。找所谓的公司,据说远在杭州,具体在哪里,没有几个人知道。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没有政府兜底的所谓理财。这些理财说好听点是理财,其实都是假借理财的骗局。可惜很多人利欲熏心,贪图所谓的高利益,结果连本金都拿不回来,偷鸡不成舍了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明白了,抖音上说保险的理财都是骗人的,完全是一些不懂装懂、甚至别有用心的人的蓄意误导。抖音说到底,就是个打发时间的娱乐工具,玩一玩可以,要想了解专业知识,还是要多看专业的文章。指望抖音来了解专业知识,显然找错方向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专业文章看多了,分辨能力也就有了,才不会误听误信,也不会错过真正的理财产品。
以上就是保险课程可以入驻抖音吗?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3-09-16
2023-08-07
2023-07-04
2023-05-19
2023-04-23
英盛企业版苹果版
办公学习84.1MB
下载
东方财富期货苹果版
办公学习216.3MB
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苹果版
办公学习228.6MB
下载
菜鸟点我达苹果最新版
系统工具160.8MB
下载
HiSuiteapp苹果版
系统工具31.1MB
下载
黑洞代理苹果版
生活实用38.6MB
下载
MXF Video Converter苹果版
摄影图像53MB
下载
超级阿姨苹果最新版
生活实用186.8MB
下载
史莱姆模拟器游戏苹果版
其他软件176.6MB
下载
北京卫视养生堂app
医疗健康6.73MB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