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时间:2023-06-09来源:金符游戏作者:佚名
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教育

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晒娃请三思》

作者:[美] 莉亚·A.普朗科特

译者:张昌宏

版本: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婵

人工智能不断普及,图书市场上也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立足于前沿趋势,一路高歌数字技术带给社会的便利与商业机遇;而另一种则聚焦于技术伦理,提醒人们数字技术形成的算法霸权会侵蚀个人空间乃至人类智慧。这本《晒娃请三思》无疑是后一种,它将个人隐私领域中一个更细的分类单独拿出来。为我们画了一张巨大的地图,这里显示着一条危险的路径——父母日常生活中一次简单的晒照,在经过数据公司的收集和处理后,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入学、社交和形成自我认知都产生深远影响。

或许你会说我并不爱在社交媒体上晒娃的照片,但这本书在关于何为晒娃上采用了最广泛的定义。它不仅包括父母不寻求任何回报只是因为“很想这样做”而上传到互联网上关于孩子的图片、视频及文字,也包括父母为换取一定的商业报酬而精心设计的“育儿博客”“亲子搞笑视频”等,更包括孩子在学校及其他学习平台上传的个人信息。这样来看,我们享受着技术便利,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晒娃,这使得这本书又与其他探讨技术伦理的书没有质的区别。

作者莉亚·A.普朗科特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法学教授,在叙述了一系列晒娃的隐忧后,她就父母及社会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给出了法律上的解决办法。但这本书对中国读者,尤其是家长的最大启发还是在于它对晒娃方式的细致归类和剖析了数据公司对个人隐私的商业利用。毕竟技术伦理的话题一向很难出圈,如果有更多家长能完整看到孩子在数字时代的成长轨迹,或许他们也能反思下自己的某些轻易交付孩子隐私的不当行为。

新知

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拆穿数据胡扯》

作者:[美]卡尔·伯格斯特龙 / [美]杰文·韦斯特

译者:胡小锐

版本:中信出版社·鹦鹉螺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刘亚光

很多人都看过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的名作《论扯淡》,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论扯淡》在数据时代的“升级版”。所谓“扯淡”或“胡扯”(Bullshit),指的并不是提供错误,而是一种对真相的含糊其辞、漠不关心。在一个全面数据化的时代,胡扯同样以数据的形式获得了自身的表面权威性。而越来越智能的算法,使得传统的制造胡扯的话术,升级为一种黑箱式的专家系统,识破胡扯,变得越来越困难。

两位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许多既有的谬论如何借助新技术死灰复燃,乃至获得更强的吸引力。19世纪时,意大利医生龙勃罗梭曾经在《犯罪人》中提出过一个根据面相预测人的犯罪倾向的理论,这个观点因为缺乏科学依据,很快就从犯罪学里淡出。直至2016年,两位科学家声称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他们能够仅凭一张简单面部照片,分辨出犯罪人和非犯罪人的面孔,且成功率能高达90%。不过,如果我们细细检视,会发现一些别的解释。比如,研究分析出的一个“容易犯罪”的面部特征是“内眼角之间距离较短,鼻子和两个嘴角构成的夹角θ更小”,而这其实是“愁眉苦脸”的特征。人们在拍摄职场照片时,往往比在政府机构拍摄正式证件照时更容易微笑——这有没有可能是更简单直接的理由?

两位作者意在用这个例子指出,即便我们大多数人不懂得识破黑箱的问题,也能借助一些分析工具,通过黑箱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指出胡扯的问题。但这依然不是一件易事,归根到底,它不仅关系到分析技能,更关系到一种公共伦理——我们应该采用一种审慎、宽容且非独断论的形式参与到公共知识生活中。在现实生活里,这种伦理比起技能是更为稀缺的。在这个人人手上都能握麦克风的年代,用看似缜密的数据、专业知识来包装胡扯是一件门槛很低的事情,人们对胡扯的坚持,也绝不仅仅是一个事实的问题。我们可能很难付出如此多的精力来坚持做事实上的核查,但可以做到的。是在信息面前保持审慎和怀疑、对自己观点的可变性保持开放,以及最重要的,如书中作者所说,“尽量线下进行讨论”,以避免人们为了在“人前”捍卫面子而死死抱住胡扯不放——而这可能是胡扯带来的大部分问题真正麻烦之处。

新知

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如何建造一座小木屋》

作者:[英] 莎莉·库特哈德

绘者:[英] 李·约翰·菲利普斯

译者:范晓玲

版本:后浪丨漓江出版社

2022年4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安也

谁不梦想有一个可以远离尘嚣的角落呢?还有什么能比大自然里的一座小木屋更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呢?在童话故事中,小木屋可以说是除城堡以外的出镜“标配”:《安徒生童话》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住在小木屋里;《格林童话》里,林中小屋中住着贫穷的樵夫和他的女人以及三个女儿;《伊索寓言》里,受骗的猎人住在桦树架起来的小木屋里……而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远离尘嚣的田园梦境,同样离不开一座小木屋。

莎莉·库特哈德(Sally Coulthard)将这种梦境变成了现实,完美地再现了如何建造一座小木屋——只需要一些工具、材料和两个人,以及两个星期的时间(不包括地基和油漆的时间),让自己可以舒服地窝在里面写作、放松,甚至在星空下打个盹儿。库特哈德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有着20多年经验的她注意到了木屋设计建造的每一个小细节,并把它们写入书中。阅读完这本书,可能会让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建造自己的小木屋——因为库特哈德的介绍是如此简单、易懂、可做。现在问题来了,我应该在哪里建造属于我的小木屋呢?

非虚构

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断裂的乡村》

作者:[西班牙]塞尔吉奥·德尔·莫利诺

译者:朱金玉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永博

《断裂的乡村》讲述的是一个西班牙版本的“空心村”故事。在短暂的二十年时间里,大量西班牙人口涌向大城市,内陆大量的空荡之地被完全抛弃,随之一同消逝的是曾经鼓舞和联结西班牙人的乡村文化。本书作者莫利诺曾是一位西班牙的记者,他说自己像是模仿色诺芬写《远征记》,在“走过不曾如此空心的西班牙”的同时,把所见所想都记录下来。

2016年出版之后,这本书在西班牙国内引起了轰动,勾起了大量背井离乡的都市人的儿时回忆。很多西班牙人都大感惊讶:几十年来,我们醉心于成为“欧洲人”“富人”,却忽视了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西班牙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开始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彻底荒芜,再也无缘看到未来。

实际上,这些故事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而书中时而夹杂着的对弗朗哥时代的历史反思、对西班牙电影和拉美文学的评论、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散文化叙事等等,让阅读过程脱离了心理的沉重和单调,是一本帮助读者深度了解西班牙文化、比较视角下理解城市化问题的作品。

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

撰文/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李永博 青青子

校对/贾宁

以上就是领克的抖音主播莉娅话术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更多+

最新手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