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超级内容体系第一篇:CAFE科学选号方法论
我在最近三年时间里,操盘过上百个品牌抖音营销全案,有新消费的花西子、优时颜、内外等品牌,也有传统国货欧诗漫、自然堂、玛丽黛佳等品牌,也有国际品牌集团联合利华、欧莱雅、亿滋等世界500强企业。
无论是新消费还是国际品牌,无论是我们操盘,还是In-house落地,大家在抖音KOL种草,都交过非常高昂的学费。KOL市场变化太快,平台规则变化太快,流量玩法层出不穷,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论,「内容驱动增长」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半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抖音KOL选号的经验,时隔至今,抖音星图系统有很多迭代,也新增不少数据指标,前段时间我们升级了KOL选号方法论,即「CAFE科学选号」方法论以及算法引擎系统。再次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能少走弯路,避雷踩坑。
01内容驱动增长在过去品牌媒体营销时代,品牌选好赛道。做好定位,买断大媒体,TVC和Slogan反复洗脑,营销层面的战斗基本结束了,大媒体,大渠道,大分销,是过去营销的主旋律,叶茂中、华与华们诞生了无数经典案例,那是自上而下传播的黄金时代,到今天基本结束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内容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了解到一个新品牌,一个新产品,更多是通过社交媒体的KOL,一篇产品种草笔记,一条好物推荐的短视频,通过内容型的「KOL种草」,消费者发现了一个宝藏,点燃了「购买欲」,然后下单开始尝试。从社交种草到产品包装、文案、功能,以及使用感受,通过这些「内容」,感受到品牌的「态度」。
内容创造了消费心智,完成了品类卡位,传达了品牌态度,今天很多新消费品牌,内容建设约等于品牌建设,内容驱动了品牌增长,放大了品牌势能,这是新消费时代的品牌机遇。
2021年天猫双11品类冠军榜单中,有700个新品牌登顶品类冠军,较2020年双11新品牌又增加了近50%,还有275个新品牌,在天猫连续三年销售增长翻倍。

我们来看看这些品类冠军们:
花西子(彩妆)、珂拉琪(唇釉)、优时颜(眼霜)、Ubras(内衣)、三顿半(咖啡)、十三余(汉服)、添可(洗地机)、Ulike(脱毛仪)、BOP(口腔)、Moody(美瞳)、Spes(洗发)、王小卤(鸡爪)、每日黑巧(巧克力)、Wonderlab(益生菌)等等。
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几乎都是「内容品牌」,都重度发力「抖音营销」,打造出较强的「品类爆品」,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势能」。
我们已经进入到内容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认知已发生变化,能够赢得未来或活下来的品牌,一定是内容品牌或进化成为内容品牌,没有内容能力的品牌在未来必将淘汰。
02抖音种草失败的七宗罪品牌入局抖音的第一步,往往都是KOL种草开始的,这一步有没有迈好,可能决定了品牌对抖音的认知,也往往因为第一步的各种花式失败,造成了很多品牌的误判或迷茫,快的品牌是三个月调整落地到位,慢的品牌是三年还没形成正确的认知。
我总结下品牌抖音种草失败的七宗罪:
第一宗罪:创始人未能亲耕入局
创始人或决策层对抖音缺乏认知,也没有内容驱动增长的意识,在公司的最高决策,往往会出现很多误判,也没有明确有效的目标。
今年我仍会遇见体量10亿+的品牌,创始人在向我咨询是否要入场抖音,为什么。我觉得应该问HOW,而不该是WHY。
第二宗罪:唯ROI导向的KPI
KOL高ROI的传奇停留在2019上半年前,我们也投出很多ROI 1.5+的案子,但那个时代结束了,之后更多是精耕细作,策略组合,ROI导向让很多品牌错过了最佳进场期,结果后面成本更高。
去年服务一个客户,种草KPI要求是ROI大于1,因此每个月预算都花不出去,品牌减少投入,势能下滑,销售下滑,因此更加控预算,恶性循环。
第三宗罪:把达播当种草
种草与达播认知的误区,种草是品牌资产的加持,即「存钱」,而达播是品牌资产的消耗,即「取钱」,达播在收割品牌已有红利,只会越割越少。
早年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达播红利时疯狂收割,直播破价损害了渠道生态,在红利褪去,品牌销量每况愈下,不播会死,播饮鸩止渴,在我看来品牌已死。
第四宗罪:摇摆于In-house和Agency之间
有些品牌认为内容能力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下定决心,自己和In-house团队就要下场,接受试错和损耗。有些品牌认为专业事找专业的人,那么就与最专业的公司和团队合作。这两种品牌,这几年发展的都不错,但摇摆于之间的品牌,既浪费了大量预算,也浪费了宝贵时间。
In-house最高追求是花西子,至少是创始人下定决心努力的方向。还有另一种可能,一个10亿+品牌与我们合作三年,品牌团队只有30多个人,他们追求的是专业分工,人效极致。
第五宗罪:太多无良MCN和服务机构
品牌刚进场,没有谁能绕开这个大坑。MCN大量标准化孵化账号,就是为了商业化,为满足Agency数据要求,保CPM、保CPE,KOL数据花式造假,甚至为了保ROI,都建立起完整的下水道体系。
今年一个咨询客户,我帮他们做了KOL复盘,结果触目惊心,投了80%的水号,至少刷了70%假数据。我就问了KPI和Agency收费模式,KPI是保CPM和CPE,所以要刷假数据,Agency不收服务费,所以只能推返点20-40%的水号,而今天我们投的优质KOL,很多根本就没有返点。这个结果跟客户要求倒挂,省了10%服务费,增加90%投放损耗。
第六宗罪:没有放大内容流量
选对了账号,做好了内容,还投了点Dou+,以为这样就是有效种草,大错特错!KOL成本如此之高,如果没能把优质内容流量放大50-100倍,那是对内容的极大浪费。
我们过去投的很多案子,内容流量(Dou+类/内容服务/达人竞价)跟KOL内容预算占比是1倍至多倍,单条视频投出5000万播放量天花板,这也是为什么爆款视频背后有较高的ROI,因为内容流量成本低且ROI高。
第七宗罪:核心团队成员离职
核心团队成员离职,前六宗罪可能会重新再来一遍。
今年一个新消费品牌创始人找我,两年前我们有过合作,后来In-house团队接手,红利期干得还不错,但环境一直在变,品牌也遇到了困境,最痛苦的莫过于核心成员离职,雪上加霜。我给的建议还是In-house,不要放弃,但可以用外脑补能力短板,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代理赛马。
如上七宗罪,请问品牌方的朋友们,你们都犯过多少条?
03CAFE科学选号方法论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抖音内容体系,那每个品牌都要重新走一遍前人走过的弯路。抖音种草第一步,从「科学选号」开始。
我个人背景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出身,在抖音营销增长领域,一直是技术和数据驱动的逻辑。在很早以前,我们就在研究抖音KOL算法选号的可能性,所以就有了今天的「CAFE」的方法论和技术算法。

C:传播力 - Communication
A:商业力 - Advertising
F:粉丝力 - Fanspower
E:成长力 - Expansion
CAFE是根据大量抖音KOL选号经验总结,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抖音KOL「算法引擎」。将KOL数据拆解为传播、商业、粉丝、成长四个维度计算价值,得到以种草(带货)能力导向的「KOL RANK」,同时量化KOL核心数据指标,形成有效的科学选号体系,规避水号假号,提升选号「效率」,提高投放「效果」。
CAFE算法规则不能公开,但算法拆解的四大维度,以及KOL量化的核心指标,按此逻辑,只要照着抄作业,仍然可以少踩坑,多避雷,至少将KOL选号的准确度提升50%+。
04CAFE:传播力 Communication传播力 - Communication
从视频内容数据角度,来辨别「传播侧」的基本面,一般会从互动率、完播率、播放量中位数、CPM、账号活跃度等几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因为传播力是以反映KOL基础的内容能力,所以个人视频与商单(星图)视频是要做数据比对分析的,避免个人视频优秀,一接广告扑街的惨剧。
互动率:互动行为数(点赞+评论+分享)/播放数
这个数据以点赞为大基数的指标,互动率我们往往会对应着评赞率做对比,垂类博主往往是评赞率高而互动率低,而非垂类(如剧情号)数据刚好相反。这个指标对垂类口播达人而言,权重一般,仅作参考。
如果KOL数据造假,往往互动率会非常高,超过10%就要警惕了,大概率数据异常,是刷假数据还是Dou+维护数据,总之都不是好事。
完播率:完整播放数/播放数
完播率一定程度代表了KOL创作内容的能力,以及粉丝粘性,但这不绝对,一是要看视频时长,骆王宇商单平均3分钟,完播率1%不到,但不影响带货能力,二是要看什么内容类型,有些机构蹭热点能力强,但不代表内容商业性好。
垂类博主的完播率,商单视频比个人视频要低,但如果相差倍数太大,一定程度时有风向的,个人优秀,广告扑街,大家不买账也白扯。
播放量中位数:星图作品播放量(自然播放量)
这是星图后台不断迭代的新指标,30天和90天都有很好的参考性,不过也反应了很残酷的事实,中腰部垂类,星图报价5-10w区间的KOL,真实的播放量中位数可能只有30万,上下的弹性可以看出性价比。
按这个播放量,ROI可能会投出个寂寞,但真的没有意义吗?很显然不是,投垂类KOL是为了「内容模型」,以最终通过内容流量实现「种草效应放大」和「投流ROI加持」。
CPM:千次播放成本
对应着播放量中位数翻译过来的CPM,在强场景非垂类的种草策略中,非常看重内容力的指标,尤其是CPM指标。如果是非垂类KOL,大概率是没有内容投流加持的(内容模型不适合投流放大),如果CPM不及预期,即无法实现广度曝光,即CPM足够低,又无法实现深度种草,即内容模型转化率高,那赶紧放弃。
账号活跃度:KOL月更视频频率
如果一个KOL每月更新只有寥寥几条视频,请问这个账号状态如何?有可能KOL已经放弃了,或者近期状态不佳,更新频率不能决定内容质量,但是低频更新在短视频平台是很致命的。如果一个KOL月更频率很高,但80%以上为商单作品,这意味着什么?这个号可能为了接单而生,或商业化过于严重,都不是好现象。
稳定的更新频率(月更10+),个人视频与商单视频的平衡,都是KOL为粉丝负责的表现,如果失去了内容的基石和粉丝的簇拥,与之合作的价值也没有了。
05CAFE:商业力 Advertising商业力 - Advertising
从KOL种草带货数据角度,来辨别「转化侧」的基本面,一般会从种草指数、评赞率、购物车点击率、GPM、品类偏好等几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在垂类KOL的种草策略,非常看重商业力的指标。
评赞率:(评论+分享)/点赞
以评论和分享为重点基数的核心指标,是一个强种草强粘性指标,如果一条短视频,有大量的评论和分享,可能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内容优质,引发共鸣,产生大量讨论;
第二种,博主粉丝粘性强,粉丝参与度高;
第三种,内容有价值,被用户分享给他人。
这几种情况无论哪种,都是非常良好的种草现象,从带货的角度也完全会被验证,垂类KOL评赞率理想比率是5%+。
我最近在研究巨量云图(抖音版数据银行),A3人群,即潜在购买人群,我将A3人群获取权重进行了拆解,过程不说了,结论就是种草(评论、分享、搜索)是最高效获取A3人群的策略,没有之一,评赞率会成为A3人群策略的指南针。
购物车点击率:购物车点击数/购物车播放数
从有多少人看视频,即播放量,到有多少人点了小黄车,即购物车点击数,购物车点击代表着潜在进店行为,代表着进店效率。这个数据如果到天猫链路,大概还有超50%以上的损耗,小店闭环则没有损耗。
不同品类,购物车点击率差异巨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店挂车,抖音已经支持按不同品类区分购物车点击率了,这个数值当然是多多益善。
由于购物车点击率这个数据,播放量以购物车组建播放量为基准,而非视频播放量,这意味着,第一,我们可以排查KOL是否刷假数据;第二,可以判某些KOL购物车点击率虚高的原因。
GPM:千次播放成交
KOL挂了抖音小店购物车,带货相关数据就被统计其中了,目前数据样板量还比较有限,但已经有参考性了。与GPM相关还有几个指标,比如购物车点击率、带货区间参考,虽然都是区间值,但是以播放量对应着GPM的上下限(2倍左右),是可以预估出销售额范围,比星图给出的范围大概可以缩小50-70%,精准度会更高。
另外我们用Dou+模型的计算原理,以GPM进行推导,大体可以预估出KOL的内容投流模型,即前面提到的「内容模型」,并以此作为选号前置的参考,甚至提前分配内容投流预算。
品类偏好
同一个KOL,推荐不同品类,不同产品时,可能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甚至带货能力相差10倍。其实KOL本身就是存在明显的「品类偏好」,可能是因为人设定位的原因,也可能是基于某些类型的内容,抖音给KOL打了明显的标签。
在过去我们会比较看重前端的「爆文」来判断,今天星图后台带货分析,可以与前端数据再做一次校对,实现品类偏好的双保险。所以在选号的过程中,能够匹配品类偏好的KOL,会在带货能力上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06CAFE:粉丝力 Fanspower粉丝力 - Fanspower
从KOL粉丝画像角度,来辨别粉丝购买力「粉丝侧」的基本面,一般会从重度粉丝活跃度、24-30年龄指数、iPhone指数、女粉比例、一线城市占比等几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升级之后的算法,会将视频观看画像与粉丝画像再做一次比对,如果出现较大的差异率,大概率有粉丝画像造假的嫌疑。
活跃度指数:
一般是看「重度粉丝活跃度」的比例,这个值是跟粉丝质量息息相关,重度活跃度越高,粉丝质量越好,一般理想的比例在70%+。由于这个指标太过于露骨,也会大大影响水号接单,这个指标在星图前台已被下线,但仍有方法可以获取。
iPhone指数:
iPhone用户在粉丝中的占比,这也比较白富美的指数,虽然今天很多国产手机越来越高端,但是iPhone的占比还是像风向标一样,成为那些顶尖带货KOL高比例的标准。一般理想的范围在40%+。
24-30指数:
24-30岁这个年龄区间,是消费的中坚力量,这部分用户比例,能反应达人粉丝的消费质量,一般理想的范围在20%+,多多益善。另外,在年龄指数上,如果KOL粉丝数据造假,在观众画像与粉丝画像比对中,年龄占比往往会出现巨大的异常,这意味着KOL种草背后的人群失真,无论内容创作如何,大概率无法有效种草。
一线城市指数:
星图增加了一线、新一线、二线等城市人群占比,我们分析了城市维度,发现偏种草能力的KOL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较高,一方面跟城市人群购买力有关,另外方面也说明了传播是从头部人群开始,再逐渐渗透至下沉市场。当然这个指数也可以反过来用,主攻下沉市场则可以重点看三线以下人群占比,越高越好。
女粉指数:
大多数种草产品还是以女性用户为主,女粉占比意义重大,一般要至少70%+,另外观众画像和粉丝画像的比对,KOL如造假或刷粉,比对会也有发现较大差异率。
07CAFE:成长力 Expansion成长力 Expansion
从KOL涨粉速度角度,来辨别「成长侧」的基本面,一般会从涨粉指数、30天涨粉数、90天涨粉数等几个核心指标进行分析。
30天 / 90天涨粉数:
基于这个指标的数据捕捉,我们仍可找到「成长性」非常好的KOL,多数的KOL性价比最高的阶段,都是在尾部至腰部的成长阶段,最明显的变化就是30天和90天的涨粉速度非常快,这阶段投放,能够吃到KOL成长期的红利。
今年抖音做了一次KOL清粉行动,剔除掉很多KOL异常粉丝,所以就会看到很多水号掉粉异常惨烈,往往都是一天掉几万粉丝,这就意味着当年刷粉时,是一天几万的粉丝刷,遇到这类账号,请谨慎选择。
08超级内容体系种草是否等于内容体系,很显然不全是,选号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的一环,之后才是KOL内容创作,再到内容流量加持的势能放大效应。
KOL种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认为是借势。
今天我们说「品牌力」挺模糊的,时效性难以衡量,而「品牌势能」则代表品牌最近火不火,消费者是比较有体感的。消费者的认知不以品牌意志为转移,但最终用脚投票做出最佳的选择。
品牌在抖音种草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是种出「爆品效应」,打出「品牌势能」。
品牌抖音有效种草,需要一套完整的「超级内容体系」。

第一步,从「科学选号」开始,从KOL的数据基本面,拆解核心数据维度,科学度量数据指标,判断KOL的种草价值。
第二步,进入精细化的「内容创作」,KOL带货爆款视频,都有成熟的内容框架和套路,本质上我们追求的是种草型的「内容模型」,最终通过内容流量加持放大内容效应。
第三步是内容放大效应的「品效投放」,以内容流量(Dou+/内容服务/达人竞价)的加持,将KOL优质内容10-100倍流量放大,最终将内容与流量打穿。这里指的不是AD或UD商业流量,只是原生内容流量的放大。
通过上百个抖音全案的操盘,我正在构建一套抖音生态的「超级内容体系」,即「CAFE科学选号」、「SEVA内容创作」、「AIMT品效投放」三大内容方法论。
今天分享的是「超级内容体系」的第一篇「CAFE科学选号」方法论,近期会继续更新「SEVA内容创作」和「AIMT品效投放」两篇方法论。
09结语前几天我受邀刀法增长峰会的圆桌论坛,主持人问我:抖音营销方法论是否可以复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从2019年我们入局抖音营销增长领域,从第一个客户花西子,到三年累计服务上百个品牌,见证过新消费品牌一骑绝尘三年50亿销量,见证过传统品牌抖音成功转型老树开新花,见证过国际品牌复制新锐打法成功打造爆品。
这些品牌增长的背后,都是「内容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所有的打法几乎都可以复制,抖音已经没有任何机密可言。
最终品牌的终局,比拼的是对增长底层逻辑的理解,挑战的是创始人的认知,以及方法论的应用与精细化的操盘,比拼的是团队执行力。
以上就是抖音选号系统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6-07
2024-06-27
2023-08-05
2023-06-12
2023-07-15
英盛企业版苹果版
办公学习84.1MB
下载
东方财富期货苹果版
办公学习216.3MB
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苹果版
办公学习228.6MB
下载
菜鸟点我达苹果最新版
系统工具160.8MB
下载
HiSuiteapp苹果版
系统工具31.1MB
下载
黑洞代理苹果版
生活实用38.6MB
下载
MXF Video Converter苹果版
摄影图像53MB
下载
超级阿姨苹果最新版
生活实用186.8MB
下载
史莱姆模拟器游戏苹果版
其他软件176.6MB
下载
北京卫视养生堂app
医疗健康6.73MB
下载